文章分類

2011-08-20

Boisbuchet Workshop Intro

WORKSHOP INTRO
Play with Environment



Play with Environment 邊玩邊做:環境工作坊
2011.08.14 - 08.20  Shin Azumi (JP-UK)
    「玩」是很重要的活動,是以興奮之情探索、感覺、並了解這個世界,而這正是我們創作的起源。在此工作坊中,所有在布瓦布榭生活的經驗,都將成為想像力的導引線,學員將探索、觀察、實驗各種環境中的現象,取出帶來興奮情緒的東西,並找出方法萃取其本質並加以放大。最後做出的作品,必須使觀賞者一樣能體會到那股引發靈感的情緒。
    來自各國的創意份子,不分年齡、資歷,在2011年夏日齊聚此地,夾帶一張張富含記憶的但又全部歸零的白紙,聚合能量,進行快速設計活動。布瓦布榭提供各種天然的場地供應發揮,遍及範圍與自由度是壅擠的城市無法觸及,而每位員工則協助各種設備工具的指示操作,任何天然與回收的材料在此地變成了寶藏。草地上的盛宴,小湖的獨木舟時間,在烈陽下的靈感就像形態各異的泡沫等著漂浮徜徉,鮮明的創作是每個人對應的影子。互動,讓布瓦布榭的思緒流轉發酵,而創意最終融化成每個參與者的共同記憶,對環境更美好的期許與憧憬,在匆忙奔走的黑白都市注入法式優閒與一絲滿足。




2011-08-18

Boisbuchet Workshop memo




WORKSHOP EXPERIENCE
設計工作坊記實


    布瓦布榭的宗旨,注定顛覆思考。
    霧氣濕重的陰冷下展開第一天的遊覽之旅,女主人帶領每位老師與學員了解整個布瓦布榭莊園的環境設施與城堡內與其他機構合作的設計展示,很難想像竟有如此保守原始卻又開放新穎的環境在這裡自由讓新與舊衝撞不斷,而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的館長卻讓這一切都成了真實。
    午後工作坊在無預警下突然展開,沒有多餘的說明,不用自我介紹,安積老師若無其事的丟出了限時一個半小時的Initial Design Challenge,用創意變出一項以兒時記憶為靈感的遊戲或童玩做為自己的代表,完成後馬上評圖。安積老師帶我們進行衝撞的第一步,是這樣簡單的考驗,非常的聰明獨到,令人深感佩服。時間匆忙奔走,來到發表時間,由小作品開始,一個接著一個,坐到餐桌中央對整個workshop的成員發表。每個人的作品都帶有自己國家的特色與記憶,說明展示的同時也讓每位學員實際參與了遊戲的本身,由此看來,制式的自我介紹再也沒有意義,國籍年齡背景專長不及眾人對你的思考與個性的了解以及對作品了然於心的笑容。
  
    融合爾後這些創意的種子遍地開花,也是適當的時機進入主題 "Play with Environment" -在這四天的日子裡,抓住與環境共生娛樂的主旨,四人一組共同打造一個綺想,融化在布瓦布榭的莊園,邀請人們一同遊樂嬉戲。開明的安積老師給一晚的時間尋找自己的組員,希望藉由團隊的分工合作,觸及文創活動的發想規劃以及實際操作的各個面向。此時此刻我才了解,下午的快速設計不只是考驗,也是一個現實的觀察時機,透過發表的作品與談話能力,誰是你理想的合作夥伴都變成以此為依據了。
    晚餐過後是學員們放鬆亦引頸期盼的時間-安積老師的演講。安積老師詳細的介紹了自己的發跡史、每樣經典作品的設計理念、敏銳的觀察與靈感來源,以及回饋社會、教育學生的決心。在這一晚四小時的演講,我們就像是回到了在大學時期的設計課一樣,過了午夜仍不願休息,而安積老師也樂於回答每位粉絲的疑問與無私的分享他的創作秘訣。在我眼中看來,安積老師並不像一個世界知名的設計師那樣高不可攀,而是像一個謙卑的導師,是一個朋友,真心歡迎學員們在這五天的時間內,與他討論生涯的規劃或者對設計創作的疑慮。我在周四晚間拿著我的作品集期待能聽取安積老師的意見,沒想到這收穫遠超出我的想像,他對於年輕學子的作品每頁都是半小時以上的仔細審視以及不吝嗇的提出建議、讚美與批評。由於安積老師本身是在現實業界中打滾的,自有一套與學術界不同的看法,能夠看見自己的作品有在現實生活中發表的機會無疑是給了我一記非常大的強心針。這段一對一,五小時的對話給了我永難忘懷的鼓舞與信念,至今回想依然具有莫大的震撼力。


  團體創作時間,一度非常漫長無所適從,只見每個小組為了尋找靈感在莊園內各處遊走、苦惱、畫圖、食不下嚥、卻又像享受一般的看著森林湖泊試圖打開自己的心靈之窗。週三,當焦慮的學員們得知還要額外準備當晚的變裝活動-布瓦布榭的傳統:Porky,以當場能找到的材料,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做出切合暴力迪士尼卡通角色的裝扮,才能吃得到晚餐。當下有種身在實境節目:決戰時裝伸展台的感覺,無法喘氣但又有趣至極。
    經過一晚的熱烈狂歡、營火烤肉,學員們彼此更加熟絡,交換彼此未來的聯繫方式,如能一直做夢活在愛麗絲夢遊仙境是最好不過,但仍然需要把自己的作品做出最好的呈現。星期五就是正式發表,同時間兩個工作營一起評圖,可以看到別的工作營又在這座莊園裡面發出了甚麼樣的七彩光芒。


2011-08-17

Boisbuchet Workshop Projects: Play with Environment

MY WORKS
  
    在快速設計的挑戰中,每位成員不乏天馬行空的各種想像,而我決定以自己的畢業製作參考的結構童玩為發想來源,一種彈性與支撐力的益智玩具。在後院的回收場我找到了藺草編織成的草蓆,拆解後以機器加工成一定尺寸的草桿,再經過後續處理並纏以橡皮筋以後,很快的我就完成兩組並興致勃勃的等待發表的時刻來臨。安積老師帶我們進行衝撞的第一步,是個簡單的考驗卻又非常的聰明獨到,令人深感佩服。事後每個人的發表都多少帶有自己國家的特色與記憶,唯有我的作品最小也最為人所猜不透,只是當我一一指示其他學員剪開我所纏繞的機關時,我的結構體從十字彈開轉為一顆小球,任抓任捏都會變回原來的形狀,而這也變成一個每位學員都希望擁有的一個物品,我也多準備了材料,樂於分享箇中奧秘,讓他們能帶著這個小創意回到家鄉變戲法。
    這項童玩後續的發展也成為一股正面的力量,不只存於當時的那個專題,更在後續的團體Project中發酵茁壯。我很幸運,在分組中與其他三位非常好相處的夥伴們一起激發靈感並且互相支持。一位帶有濃厚英國腔的塞浦路斯傢俱設計教授,非常紳士的對每件事物提出看法,也對自己的組員的任何概念表達尊重,習慣性的會寫出學術般的分析筆記。另一位是來自瑞士的女性,不是設計出身卻非常熱愛創意活動,在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工作多年,有個性喜歡花俏的藍色,對每件事都很有獨到的看法。而還有一位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可愛女畫家,用相機與畫筆記錄當下的心情與片段是她的興趣,非常隨和貼心,能夠輔助任何人提出來的意見並給予極大的讚美,是個溫和善良的好女孩。

    一開始我們打算應用我在快速設計中發展的,使用包裝材料的重組結構方式,將遊戲的省思由趣味性的方式提出,第一次評圖很順利的朝著這個方向進行,只是當要執行時發現五天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也不可行,很可惜的放棄了。一度煩惱了一整個下午,完全歸零,但隨後大家共同激盪出了在湖邊的一個裝置藝術-一座湖邊的噴水露台,一個淋浴間。
  她是一座靜置湖邊的噴水台,散發霧氣。人在跳入湖水之前,會經過這座跳台,一路由霧氣洗禮到最後由頭頂灑下的水滴,感受心靈的洗滌同時也使生理上的溫度更適切湖水的冰冷;躍入水中,玩樂嬉戲後也可於此以乾淨的水清洗身體,陽光一曬又是個愉快的下午。此裝置使用自然與人造相衝突的材料,森林裡撿來的乾枯樹枝搭建而成的幾何三角柱結構,而鮮豔的黃色水管則以有機的型態纏繞出一座橋梁與橋塔,環抱每個前來跳水的人們。
  發表當日,我捏了捏手汗,內心一把緊張,時至下午四點,湖水正暖,我站在跳台前邀請學員們一一下來跟我一起玩水,起初只有一位願意下來跳水,只見他直挺挺的跳入水中,我大喊一聲:Be Creative!隨後兩位工作人員站出來對我說: Be Creative, right? 我回答: Yes.
然後我就被丟入水中,完全沒料想到會有這種下場,連泳衣都沒有換,不過陸陸續續安積老師、其他工作人員們一一通過我們的創作被""入水中,大家一同在溫暖的湖水中同樂,正式的完成Play with Environment的目的,而一身濕我們還有更多作品要繼續前往森林觀看。

Shin Azumi 安積伸簡介

MY INSTRUCTOR
Shin Azumi
安積伸



    安積伸 (Shin Azumi) ,日本出生的工業設計師,目前以英國倫敦為事業重心地,以傢俱設計 和空間裝置藝術,近年來屢屢在國際大展中表現出色,也同時在日本與倫敦兩地間,吸收不同的文化與城市觀點,注入其設計的內涵與想法中。
    1965年出生於日本神戶,1989年日本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畢業(BA)1994年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完成工業設計學位(MA),於2005年正式成立其設計公司 “a studio”,並將辦公室設置在英國倫敦。設計消費品、家具、燈具與音響設備,也為店面、餐廳與展覽規劃空間設計。在「a工作室」,設計案從觀察開始,以獲得純粹的概念與清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不忽略趣味與功能。屢次獲得國際大獎與設計大賞的青睞,其作品已收藏至英國及歐洲等地博物館,如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 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 British Council, 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 荷蘭的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以及英國工藝協會Crafts Council、德國新藝術中心 Die Neue Sammlung 等博物館則長期與他合作開發新作品。



TOA所設計的擴音器,發話部份裹以圓型不銹鋼網,就像麥克風般,加上體積小、重量輕、造型優雅,透明號角部份還不妨礙視線,同時還方便懸掛,這張東博美術館的工作人員照片,確實看見設計融入在日本人的生活之中。獲得2005年日本Good sign獎。




 "LEM" height adjustable Bar Stool (2000) 是安積伸為義大利Lapalma 公司設計的當紅椅,廣泛出現在雜誌上,最為人所知悉。由於簡約以及搭配性,亦於倫敦希斯洛機場大量被使用。

2011-08-15

Boisbuchet Workshop People : Play with Environment

MY FRIENDS
    總的來說,這項工作坊裡面有一件作品、兩個人,是我非常津津樂道的。
    有一位愛爾蘭人,年紀跟我相仿,卻以巡迴演出的方式環遊遍世界,我一度好奇他是什麼專長的設計師,沒想到他除了學習設計之外,靠著吃飯的傢伙竟是愛爾蘭踢踏舞。在布瓦布榭的時光裡我們變成了好朋友,他也向大家展示了他精湛的職業舞藝。我尤其喜歡他的團隊製作的作品,一座互動的音樂橋。他們把一座小橋,或者說一段小踏板,拆下後內藏了不同水位的酒瓶,踩踏上去每一階都像鋼琴般,是一個個音符。四位組員只花了五次排練卻成功的在發表的時候,不用說明,只靠動作,用完美的默契踩出一段眾人耳熟能詳的旋律,非常簡單又驚人的互動性,讓人因此愛上鋼琴,這是我心目中那次工作坊第一名的作品。
   另有一位瑞士的混血服裝設計師,應用她縫紉的才華,與其他組員們製作了一個四公尺高的巨大鞦韆。舒適的軟墊,可站可躺可坐,影子與陽光對應生成,在樹下搖擺晃動,是一段愜意美好的時光,一會兒眾人嘻鬧爭相推動盪高,一會兒靜謐緩慢無聲,感受那份寧靜安逸。這位瑞士女設計師日後亦正式邀請眾人於隔年四月至瑞士觀賞她每季的服裝發表會,我很興奮的被邀請為伸展台Model之一,非常期待。
   在布瓦布榭裡面,這些人事物就是一種緣分,你可以選擇安靜無聲的過完這一週,也可以懂得利用,擴展人脈,燦爛的過完,然後為接下來的每一天做準備,用現代的字彙來說,叫做舖梗,舖得人際關係越深越廣,未來越多路線可以走,我期望這短短一週的布瓦布榭記憶永不消散,繼續在每一年發光發熱。

2011-08-08

威察設計工作坊 Vitra Museum Design Workshop


Vitra Museum Workshop in Boisbuchet, France.



Domaine de Boisbuchet is a country estate from the 18th century in the South-West of France.
It is known for the internationally successful Summer Workshops at Boisbuchet which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re since over 15 years.
Alexander,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Vitra Design Museum, bought the estate in 1989.
In the past years many experimental buildings have been constructed next to the historic buildings, like the chateau, the mill-house, the dependence to name a few.

重生的中世紀莊園 人文與自然的夏日之戀

布瓦布榭莊園最早出現在文獻紀錄中的時間,可追溯到16世紀,長久以來都是該區占地最大的莊園,屬於Le Camus伯爵名下資產。1986年,身兼傢俱收藏家及文化經理人身分的Alexander von Vegesack買下莊園,農莊環境與設計文化在此相遇結合,布瓦布榭莊園從此展開新生。 Alexander與友人及東歐的大學院校合作,將莊園內的建物整理翻修,農業生產運作也重新啟動。1996年法國文化與農業研究教育中心(CIRECA)成立,自此一系列以建築/設計為主題的國際工作坊,就在夏日的布瓦布榭莊園內運轉。





布瓦布榭設計工作坊,是一個由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主持的國際設計交流的平台,選在法國西南部的小鎮Lessac舉行。這裡有的,是以當地純樸跟貼近大自然的氣息,佐以奔放無拘束的思考與藝術創作,將這百年的莊園,注入新舊交融的血液。


莊園的主人,威察博物館的館長,運用自己的世界設計人脈,發起每年暑假的設計營,邀請世界知名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攝影師來這裡與各國的學生進行創作。威察博物館也將這精神發揚至海外,例亞洲有台灣、韓國,不時都有以威察為名的設計工作坊舉行


今年2011年,我在台灣的學學小威察設計工作坊幫忙了一位德籍設計師Cerstin Thiemann,擔任兩週設計助教的短暫工作。
Cerstin在成為藝術家前,曾就讀於德國杜賽朵夫Staatliche Kunstakademie。作品曾在法國、德國、瑞士、西班牙和台灣等諸多國家展出。她在德國威察設計博物館工作超過20年,配合博物館多變的展覽,開設不同主題的工作坊。同時,她參與、組織布瓦布榭夏季工作坊,已有11年的資歷。除了這些貢獻外,透過威察博物館牽線,她也曾在阿布達比、瑞士、法國、台灣開設工作坊。